有事和家人約在木柵市區,既然難得來此就順便找找看有沒有什麼老街古蹟。上網搜尋了一下找到一些木柵老街的資訊,提早出門來走走看看。
木柵老街的範圍大致為目前的保儀路和木新路三段,自清乾隆年間開始發展,日治時期開闢木柵至新店的道路木柵七張路,民國三十九年木柵鄉成立,重新命名為保儀路一、二段,民國六十六年木新路完成,保儀路一段改為保儀路、二段成為木新路三段。
搭捷運文湖線到木柵站下車,慢慢從木柵路四段晃到三段,遇到保儀路叉路口左轉進入。
一進到保儀路就覺得很有親切感,附近的房子看起來大多是二三十年前的建築風格,剛好和我成長的年代接近(雖然這個年代的房子說實在是不太好看...)。
先找找保儀路 26 巷 6 弄....
裡面只有少少幾戶人家,但是看這木門還有旁邊地下的踏腳石就知道這裡不簡單吧!這裡面是張姓祖厝的所在地,不過不知道哪戶才是,也不知道是否還存在...。
張姓和高姓、林姓是木柵早期移民中三大姓,於清乾隆年間自福建安溪遷台。三姓族人帶著保儀尊王香火由淡水上岸,然後逐步向台北盆地內開墾,最後到達木柵景美一帶。
順著保儀路走,很快就會看到『木柵集應廟』,不過這邊是後面,正面要從旁邊的巷子進去。
民國六十七年時因保儀路拓寬而重新修建成現在的樣貌,不過裡面還保有不少舊廟的文物。
集應廟主祀保儀尊王張巡及林氏夫人,張巡為唐代名將,安史之亂時與許遠死守睢陽城,戰亂平定後張巡被敇封為揚州大都督、許遠封為荊州大都督。
關於集應廟的介紹可參考木柵集應廟網誌。
和改建前的老照片比對,門上楹聯和門前龍柱應該是直接使用原本舊廟的而不是重新複製的。上面的年份就是建廟的時間-清光緒甲午年,也就是甲午戰爭發生的那一年。
話說拍攝寺廟我實在是很心虛,雖然拍之前都會向神明報備一下,但總是會擔心犯了什麼規矩。
『光祿寺』是古代的官署,不是寺廟的名字(其他還有掌刑獄的大里寺、管車馬的太僕寺等)。這個機構在各朝各代職責和名稱常有改變,但主要都是跟管理食物有關。而到了清代,光祿寺成為管理祭祀用食材的單位。
依照清代的官制,光祿寺署正的品級是從六品。看起來好像不大,但是對地方上來說知縣也只有正七品,光祿寺署正已經是不小的官了,而且這位署正大人也是張姓族人。
在金亭旁邊有一排石柱,是原本舊廟內部使用的柱子,都還保存的很好。
離開集應廟繼續沿著保儀路走。
經過一個好像宿舍的地方,看告示是國防部的財產,不過幾乎已經人去樓空了。這附近似乎很多國防部的單位,而且好像都處在廢棄狀態。
在路邊的土丘上有一顆大樹,下面有個寫著百年老樹的標示牌。
雖然這樹已經很高大了可是似乎還不到百年老樹的規模,不過看了一下樹種是香楠,楠木是質地很堅硬的樹木,或許生長比較緩慢吧?
再百年老樹旁還有另一樣珍貴的老東西-土角厝,居然能在台北市區內看到真是難得。
從剝落的地方可以看到用來撲平表面的土裡混合了稻殼。
在土角厝所在地的三叉路口可以看到一座忠順廟,不過這裡是廟的後面,要繼續跟著路上掛的燈籠走才能到廟前。
忠順廟供奉雙忠公,也就是前面提過的張巡、許遠兩人。
當年張巡、許遠兩人死守睢陽城,寫下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,如今則靜靜的一起守護著木柵。
廟旁有棟嶄新的住宅大樓,樓下的牆上還有刻著木柵忠順廟呢。
另一邊則是老舊的社區大樓,每次看到這種大樓就會想到老家附近的景象。小時候某幾年忽然蓋起了很多這種灰灰的大樓,有的是貼滿了詭異顏色的小瓷磚,後來很多都成了廢棄空屋,有些甚至根本沒有完工過...。
繼續走到木新路看了一下,都是些新房子了,既然沒什麼可看的就吃個飯準備去赴約吧。
木柵老街的範圍大致為目前的保儀路和木新路三段,自清乾隆年間開始發展,日治時期開闢木柵至新店的道路木柵七張路,民國三十九年木柵鄉成立,重新命名為保儀路一、二段,民國六十六年木新路完成,保儀路一段改為保儀路、二段成為木新路三段。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木柵老街
一進到保儀路就覺得很有親切感,附近的房子看起來大多是二三十年前的建築風格,剛好和我成長的年代接近(雖然這個年代的房子說實在是不太好看...)。
先找找保儀路 26 巷 6 弄....
裡面只有少少幾戶人家,但是看這木門還有旁邊地下的踏腳石就知道這裡不簡單吧!這裡面是張姓祖厝的所在地,不過不知道哪戶才是,也不知道是否還存在...。
張姓和高姓、林姓是木柵早期移民中三大姓,於清乾隆年間自福建安溪遷台。三姓族人帶著保儀尊王香火由淡水上岸,然後逐步向台北盆地內開墾,最後到達木柵景美一帶。
順著保儀路走,很快就會看到『木柵集應廟』,不過這邊是後面,正面要從旁邊的巷子進去。
民國六十七年時因保儀路拓寬而重新修建成現在的樣貌,不過裡面還保有不少舊廟的文物。
集應廟主祀保儀尊王張巡及林氏夫人,張巡為唐代名將,安史之亂時與許遠死守睢陽城,戰亂平定後張巡被敇封為揚州大都督、許遠封為荊州大都督。
然而兩人究竟誰為保儀尊王誰為保儀大夫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,這裡依照木柵集應廟的介紹以張巡為尊王。
關於集應廟的介紹可參考木柵集應廟網誌。
和改建前的老照片比對,門上楹聯和門前龍柱應該是直接使用原本舊廟的而不是重新複製的。上面的年份就是建廟的時間-清光緒甲午年,也就是甲午戰爭發生的那一年。
話說拍攝寺廟我實在是很心虛,雖然拍之前都會向神明報備一下,但總是會擔心犯了什麼規矩。
『光祿寺』是古代的官署,不是寺廟的名字(其他還有掌刑獄的大里寺、管車馬的太僕寺等)。這個機構在各朝各代職責和名稱常有改變,但主要都是跟管理食物有關。而到了清代,光祿寺成為管理祭祀用食材的單位。
依照清代的官制,光祿寺署正的品級是從六品。看起來好像不大,但是對地方上來說知縣也只有正七品,光祿寺署正已經是不小的官了,而且這位署正大人也是張姓族人。
在金亭旁邊有一排石柱,是原本舊廟內部使用的柱子,都還保存的很好。
離開集應廟繼續沿著保儀路走。
經過一個好像宿舍的地方,看告示是國防部的財產,不過幾乎已經人去樓空了。這附近似乎很多國防部的單位,而且好像都處在廢棄狀態。
來到接近木新路的大路口,先往右邊的小巷子走。
在路邊的土丘上有一顆大樹,下面有個寫著百年老樹的標示牌。
雖然這樹已經很高大了可是似乎還不到百年老樹的規模,不過看了一下樹種是香楠,楠木是質地很堅硬的樹木,或許生長比較緩慢吧?
再百年老樹旁還有另一樣珍貴的老東西-土角厝,居然能在台北市區內看到真是難得。
從剝落的地方可以看到用來撲平表面的土裡混合了稻殼。
在土角厝所在地的三叉路口可以看到一座忠順廟,不過這裡是廟的後面,要繼續跟著路上掛的燈籠走才能到廟前。
忠順廟供奉雙忠公,也就是前面提過的張巡、許遠兩人。
當年張巡、許遠兩人死守睢陽城,寫下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,如今則靜靜的一起守護著木柵。
廟旁有棟嶄新的住宅大樓,樓下的牆上還有刻著木柵忠順廟呢。
另一邊則是老舊的社區大樓,每次看到這種大樓就會想到老家附近的景象。小時候某幾年忽然蓋起了很多這種灰灰的大樓,有的是貼滿了詭異顏色的小瓷磚,後來很多都成了廢棄空屋,有些甚至根本沒有完工過...。
繼續走到木新路看了一下,都是些新房子了,既然沒什麼可看的就吃個飯準備去赴約吧。
謝謝報道張家家廟、本人出身木柵張家族人、現居日本、毎日観閲旅聯網、療慰懐郷之情。
回覆刪除在海外打拼想必是十分辛苦, 能對您有幫助就太好了~
回覆刪除若是文中有什麼不正確的地方也歡迎您指正喔^^
老王~
回覆刪除來到木柵也不通知一聲
我們多久沒見面了
我老公都沒有你觀察細微
琬棋
To 琬棋,
回覆刪除咦? 原來你們住木柵啊XD
差不多可以約吃火鍋啦~ 爬山妳們現在有空參加嗎?
對阿~小高老家在木新路上,
回覆刪除爬山OK阿...不過不能太操喔!
吃火鍋也行,看你怎麼約囉~
您好,請問有關木柵老街範圍的界定,是否有文史資料或出處可供參考,我急需這方面的資訊,謝謝您!
回覆刪除您好, 關於這部分的資訊其實相當零散, 我當時也是四處找資料拼湊, 您可以參考以下幾個連結:
刪除台北市立圖書館 保儀路-街貌變化 老街風華
台北市文山區公所 文山區志 交通篇
另外用『木柵七張路』、『木柵集應廟』為關鍵字搜尋可找到不少相關資料,
但部分內容因為難以考據可能會有一些出入, 就需要自己斟酌判斷了。
謝謝您,對我幫助很大,我也很喜歡逛老街和看老建築,不過沒像您這麼好學,您的遊記讓我學到不少,請繼續為老街記錄喔!
回覆刪除呵~ 您過獎了^^
刪除雖然最近很忙久沒更新了, 還是歡迎常來交流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