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永和大概很少人會聯想到古蹟吧?不過永和確實是有古蹟的,而且其中一些就隱藏在熱鬧的樂華夜市旁的小巷弄裡。
現在樂華夜市及和平街一帶過去稱為『舊廍』,當地居民有很高的比例為許姓人家。
從永和路入口進樂華夜市後不遠,轉進保福路一段。
到第一個路口(上圖掛著紅燈籠的 40 年麵攤處)前方不遠可看到這顆近百年的老朴樹,拍完左轉進入保福路一段 35 巷。
進入沒幾公尺就可看到第一間古厝。這附近的許姓家族來源有『金門許』和『石龜許』兩大支,此處屬金門許家所有。
走過來剛好遇到屋主許先生,詢問一下是否可讓我拍幾張照,他不但大方的答應而且還主動介紹起來。
雖然已經殘破不堪,但由許多細節中還是可看出當年的榮景。
此屋的建築時間目前只查到大約為清光緒年間,無法得知確切的年份,不過可以確定是這附近最老的一棟。
窗上還夾著台北縣永和鎮的舊門牌,永和在民國 68 年(1979)即由鎮升格為市,這塊門牌至少也有 34 年了。
雖然日漸凋零,但處在發展極為快速的永和,還能於水泥大樓的夾縫中保存下來真的很不容易。如屋主所言堪稱是個奇蹟。
三合院的其中一邊已經只剩下這道磚土混合的牆壁。
再往巷內走幾步就有另一棟古厝,為另一戶金門許姓人家所有。
大門深鎖只能在牆外窺視。此屋建於昭和 4 年(1929),保存的狀況好很多,不過年代較新也是原因之一。
整體規模較小、裝飾也較為樸素。
參觀完先原路回到樂華夜市,然後往中山路的方向走,遇到和平街 95 巷右轉進入(巷口為萊爾富)。
進入後不遠就可看到這間屬石龜許的古厝,為日治時期常見的西式樓房,和前兩間的傳統三合院風格完全不同。此屋建於昭和 6 年(1931),目前似乎有許多戶不同人家居住其中,因此只從旁邊拍照,以免侵犯了住戶隱私。
參訪完古蹟肚子也餓了,既然拍了許家古厝那就來吃個許記蚵仔煎結尾吧~XD
現在樂華夜市及和平街一帶過去稱為『舊廍』,當地居民有很高的比例為許姓人家。
從永和路入口進樂華夜市後不遠,轉進保福路一段。
到第一個路口(上圖掛著紅燈籠的 40 年麵攤處)前方不遠可看到這顆近百年的老朴樹,拍完左轉進入保福路一段 35 巷。
進入沒幾公尺就可看到第一間古厝。這附近的許姓家族來源有『金門許』和『石龜許』兩大支,此處屬金門許家所有。
走過來剛好遇到屋主許先生,詢問一下是否可讓我拍幾張照,他不但大方的答應而且還主動介紹起來。
雖然已經殘破不堪,但由許多細節中還是可看出當年的榮景。
此屋的建築時間目前只查到大約為清光緒年間,無法得知確切的年份,不過可以確定是這附近最老的一棟。
窗上還夾著台北縣永和鎮的舊門牌,永和在民國 68 年(1979)即由鎮升格為市,這塊門牌至少也有 34 年了。
雖然日漸凋零,但處在發展極為快速的永和,還能於水泥大樓的夾縫中保存下來真的很不容易。如屋主所言堪稱是個奇蹟。
三合院的其中一邊已經只剩下這道磚土混合的牆壁。
再往巷內走幾步就有另一棟古厝,為另一戶金門許姓人家所有。
大門深鎖只能在牆外窺視。此屋建於昭和 4 年(1929),保存的狀況好很多,不過年代較新也是原因之一。
整體規模較小、裝飾也較為樸素。
參觀完先原路回到樂華夜市,然後往中山路的方向走,遇到和平街 95 巷右轉進入(巷口為萊爾富)。
進入後不遠就可看到這間屬石龜許的古厝,為日治時期常見的西式樓房,和前兩間的傳統三合院風格完全不同。此屋建於昭和 6 年(1931),目前似乎有許多戶不同人家居住其中,因此只從旁邊拍照,以免侵犯了住戶隱私。
參訪完古蹟肚子也餓了,既然拍了許家古厝那就來吃個許記蚵仔煎結尾吧~XD
留言
張貼留言